复议经验,走向全国:王强分享四川行政争议化解“新样本”之道
2024 年 12 月 25 日至 27 日,司法部在京举行2024年全国行政复议系统培训。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王强作《突出“三个注重”打造四川行政争议化解新样本》经验交流发言。新行政复议法实施后,四川认真落实决策,围绕化解行政争议目标,强统筹、搭平台等积极探索。1 月至 11 月,全省超 35%行政争议受理前化解,受理后以调解等方式化解 3010 件,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达 91.5%。注重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行政争议化解工作。首先,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借新修订行政复议法施行之机,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获重视支持。省政府常务会议将加强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列为专题学习重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健全多元预防调处机制及推进中心建设,副秘书长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其次,纳入整体规划。省委政法委将相关工作纳入重点任务责任清单,牵头并由司法厅主抓,联合多部门制定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也将其纳入全省经济工作要点。最后,抓实试点示范。依“省级示范、市(州)试点、全域推进”思路,司法厅与省法院于 12 月 11 日组织省级部门,按原则设立并启动“四川省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印发通知明确职责,既要处理省本级相关案件和重大争议,又要指导各地。各地因地制宜设立 74 个中心,构建行政争议化解平台。注重实质解纷,全力优化行政争议化解模式。其一,“自纠式”解纷模式得以优化。构建行政机关自我纠正提醒抄告机制,针对符合自我纠正的情况,若行政机关拖延或拒绝纠错,果断作出决定并抄告相关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确立及时定性、结案机制,为行政机关消除调解顾虑。宜宾、遂宁、广元等地出台办法,明确责任、流程等。攀枝花、成都新都区等地引入纪检监察、检察监督疑难复杂案件。其二,“穿透式”解纷模式不断优化。全省开展系列活动,树立“穿透式”解纷理念。如巴中市巴州区调解房屋损毁赔偿案件,运用该思维解决争议及相关问题,实现多赢,今年穿透式调解挽回经济损失超 1600 万元。其三,“源头式”解纷模式持续优化。秉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行政复议全面审查功能,针对普遍及苗头性问题,以制发意见书、附带审查等手段延伸监督效能,规范共性执法问题。今年全省制发近 200 份行政复议意见书,成都市司法局修订规章,同类纠纷大幅减少。注重资源统筹,提升行政争议化解合力。其一,重视调解资源统筹,构建“复议诉讼+行政机关+社会力量”调解链,联合法院建专家库,吸纳多方人员,全省专家库已超 4000 人。如纳溪区成功调解工伤认定复议案。其二,着眼跨部门解决争议。8 月省政府牵头在绵阳开会,将跨部门多元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纳入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重点。落实“3+N”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合研判形势、统一尺度,省级层面已制定报告、发布案例。其三,强化监督力量加持,健全“行政复议+执法监督+合法性审查”链条。发现违法或不当行为及时提醒纠错,拒不纠错则转送线索,实现行政行为全程监督。今年已移送执法监督线索 65 件,开展活动 89 件次。(赵蝶)编辑:赵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